2024年9月18日 星期三

Credit的理解與和Debit的比較

Credit是一個常用的字,通常用在信用、信譽上。而credit card也被翻譯成信用卡,另外還有一些意思。如果您在看字典時,無法直覺去理解它的多種用法,那麼可以來參考下文。

有一個比較少見到的字是 Debit。它在會計上是和Credit相對的,Debit是借方,而Credit是貸方。另外,除了有Credit card之外,市面上還有Debit card。例如VISA Debit,是刷卡的時候,錢就直接從帳戶扣除了。

我們可能會有個疑問。為什麼這兩種卡要叫作credit/debit card? 除了功能上的不同,這兩個字本身有什麼關聯呢? 我覺得這個字可以一起來討論,來增進理解。

先來看三個例句: 

The bank debited my bank account. (銀行從我的帳戶拿走了錢)
They sell their products on credit. (他們以之後收款的方式販售產品、先記帳的方式)
My bank account is in credit. (我的銀行帳戶有錢)

取款這個動作是debit,所以debit card就是把錢直接取走的卡。

Credit是被取款的一方,也是付錢的一方。所以在會計的借貸法則中,有一方價值增加(debit),同時會有一方價值減少(credit)。

那麼,為什麼credit是信用呢? 我們從第三個例句來理解,因為有錢,所以有支付能力,或是真的支付,所以被視為有信用信譽。有些人因為來自於付出心血,所以有了credit。這個credit是翻譯成聲譽的,聲譽不是憑空而來,而是付出換來的。一個人的付出換來了其他人的獲益,如果來記帳,那個人會被記在credit方,而受益人是記在debit方。

我們再來看看一些例句:

  • 網路上使用他人的作品,然後說 Thanks for someone's credit.  這就是謝謝人家的付出、成就的作品,而未必是謝謝他的好名聲
  • 電影電視結束時會有 Credits,然後列出工作人員名單,謝謝他們的付出,成就這個作品
  • Some of the credit should go to him.  一些贊譽應該歸他,一定是他有所付出,成就了某件事
  • The project is credited to you. 這個計畫由你負責,你已被登記在付出者名單了
  • The case is hard to credit.  我不相信此事,無法將它記在帳上

有付出能力,真的付出(成就了事情),因而得到了名聲,大致這個場景,就是credit的一體多面。

 

2024年9月16日 星期一

會計借貸法則的白話解釋

很久很久以前,曾經上過會計課,不過因為對於借貸法則的不理解,所以整個學期下來,覺得學到的東西都記不住。

一般老師的教法,就是:

  • 會計科目有:資產、負債、權益、收益、費用損失
  • 記法:
    • 資產的增加在借方,資產的減少在貸方
    • 負債的增加在貸方,負債的減少在借方
    • 權益的增加在貸方,權益的減少在借方
    • 費用損失的增加在借方,費用的減少在貸方
    • 收益的增加在貸方,收益的減少在借方

可是,有個根本的問題,就是什麼是借,什麼是貸。瞭解了借貸,不就應該自然瞭解T字帳怎麼記嗎? 以前上課的時候,老師沒把借貸說清楚,就只是讓大家把T字帳記法背下來。像我這種只是有興趣想學,而非從事會計工作的人來說,核心觀念不清楚,這些記法很快就忘了。

最近又突然想去理解這事,查到英文版Wikipedia的借貸法則,寫得比較明確。意思是會計記的是一筆筆的交易。一筆交易,就是「價值」從A科目轉到B科目。 A科目是轉出,記在貸方。B科目是轉入,記在借方。

所以,我們要理解上述五個科目,究竟是正價值還是負價值:

  • 正價值的科目,增加要記借方因為有價值轉入,反之減少記貸方
    • 資產是正價值,這個很好理解
    • 費損也是正價值,為什麼呢? 費用科目其實是用錢換回來的東西,可能是無形的服務,或是用錢去擺平什麼事。所以它其實像是無形資產或零散小資產等等,廣義來說也算是一種資產。
  • 負價值的科目,增加要記貸方因為是價值轉出,反之減少記借方
    • 負債是負價值,這個很好理解
    • 權益也是負價值,可以視為是老闆、股東放在公司的錢,就像是公司向他們借來的錢。
    • 收益為什麼是負價值別人是不會白白送錢給公司的,給錢一定是要來換取什麼東西。所以分類上是收益,實際上公司是付出了某些服務,就好像是付出了無形資產一樣。
相信有了以上的理解,大家應該就不用死背五大科目增減該怎麼記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