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9月25日 星期日

中醫的「風」

下文不保證正確,之後仍可能再修正。

風寒暑濕燥火,中醫合稱六淫,是人體致病的因素。寒暑濕燥火比較容易理解;致於「風」,則是聽起來好像懂,但是仔細想又不太懂。傷寒論當中有提到「太陽中風」,腦溢血造成偏癱稱為「中風」,而顏面神經麻痹又叫作「面部中風」。書上寫風性輕揚,肢體不自主的顫動叫作「內風」,那又為何不能動也慣上了「風」之名? 一般書上各種情形說得天花亂墜,看久了或許能背下來,但是個人總覺得這樣子太過發散,年紀大了沒辦法硬記,所以試著將它的道理想清楚。

  • 先想想看自然界的風。風是空氣的流動,是溫差所造成。
  • 通常人吹風為什麼會涼? 因為人的體表高於室溫,沒有風的時候會讓週圍空氣變熱。風把變熱的空氣吹走,所以會覺得涼。
  • 外風侵襲人體,通常是侵襲「半邊」。例如風從後面來,前面就不受風;風從左邊來,右邊就不受風。
    • 面部中風,外風加上寒造成單邊面癱
    • 腦後風,外風加上寒造成頸背硬痛
    • 全身緊痛的,主要應是因為寒
  • 內風應是指體內氣血突然大量流動。人的體內本來就有氣血運行,就好像本來就有穩定的風在吹。
    • 偏癱的中風,是內部大風 => 腦溢血 => 偏癱,偏癱應是中風造成。
    • 抽動,是內部不穩定風造成(陰虛、燥)。
  • 太陽中風有不同的說法,還在思考中。

[2015/7/11]
這幾天讀了王唯工教授的「氣的樂章」,當中提到風是局部缺氧所造成的不穩定現象。缺氧的原因是血液無法充足供養該處。

[2016/9/25]
經過了一年多,我應該知道什麼是「風」的輕揚開泄了。然後,像諸暴強直,應該是因為用風葯可以治療,所以被歸為風。理解了輕揚開泄,以及輕揚開泄的治療法則,就比較能理解諸暴強直、風痰、風濕等等為什麼用風葯了。不過,這整個問題沒那麼簡單。古書說「辛能散風」,我就覺得不是全對。結論是:治風應該不能只有辛,我覺得還要有酸。而那些單味葯就可治風的,除了辛味外,應該還有酸味。例如桂枝湯,沒有白芍能真的解除太陽中風嗎? 原因在此不多說了,以上個人看法,不保證對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